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江华蒋珍凤扎根家乡土地,带领乡亲们种“致富稻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zhouyewu
    2017-06-16 11:29:57   转载

    女子“种”出上亿身家

    6月1日,农事进入繁忙时节。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同丰粮油绿色水稻基地,蒋珍凤头戴草帽,与农民技术员一起,在码市镇新田埂村4组田间忙活。

    “她跟我们一样,经常下田劳动。”说起这位昔日下岗女工,如今在大瑶山里“种”出了上亿身家的同丰粮油老总蒋珍凤,农民朋友个个竖起大拇指。

    出生在农村的蒋珍凤,1997年中专毕业被分配到江华卷烟厂。2003年,工厂关闭,她成了下岗工人。下岗姐妹们纷纷南下打工,她选择在当地自主创业。

    蒋珍凤多方考察后发现,江华瑶山水稻种植面积大,加工企业少,于是想办一个小型大米厂。她拿出1万多元下岗安置费,又找亲友东拼西凑,租了一个厂房,买了碾米机等设备。

    加工厂的业务是加工稻谷、销售大米。当时,由于小型米厂多,蒋珍凤加工的普通大米市场竞争力不强,碾出的大米囤积了很久卖不出,一年下来亏损了10多万元。

    “首次创业失败,蒋珍凤又产生了一个想法,在瑶山建一个基地,专门生产优质稻米。”公司老员工李斌说。

    说干就干。蒋珍凤带人外出考察,向食品专家学习。回来后,她决定从源头管控产品质量。她和员工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,流转土地1000余亩,在地处潇水之源的码市镇建起了优质稻生产基地。

    为开发这片基地,蒋珍凤费尽了心血。这里地势高、交通不便,不利于机械操作,种植成本高,加上当年天气反常,产量大减,蒋珍凤又亏了几万元。

    “虽然亏了钱,但客户普遍反映,这批米口感和质量非常好。”蒋珍凤说,这坚定了她继续创业的信心。

    2009年11月,蒋珍凤在银信部门支持下,成立同丰粮油公司,并出任董事长。从小在瑶山种田长大的蒋珍凤,将公司产品商标取名为“瑶珍”,寓意为“来自瑶山的珍品”。

    始终坚持从源头管控,始终坚持打绿色环保牌,短短两三年,“瑶珍”牌大米不仅在当地有了名气,在沿海地区也有了大量客户。以原有基地为基础,公司在全县10多个乡镇建起了总面积2万多亩的优质稻、有机稻种植基地,还建起了年产3万吨绿色大米加工生产线。同丰系列大米逐渐销到沿海以及东南亚地区,进入了沃尔玛、家乐福、麦德龙等国内外10多家大型连锁超市,还上了几大线上商城。10多年奋斗,蒋珍凤在瑶山“种”出了上亿元的身家。基地种粮农户每亩年收入也增加了400多元。

    “曾有客商让蒋珍凤给米打蜡,让大米卖相更好看,但被她坚决拒绝了。”跟蒋珍凤一起打拼了多年的公司老员工李超说,“瑶珍”牌大米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,公司也获评全国放心粮油企业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